合作客户/
|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 
                            > 表面张力对乙醇液滴冲击过冷水平壁面的铺展动力学行为的影响(二)> 马来酰蓖麻油酸聚乙二醇酯的表面张力、等物化性能测定(二)> 助剂对乙基多杀菌素药液在杧果叶片润湿铺展行为、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碱性淀粉酶的异源表达及分子改造> 山茶油改性方法、制备原理及在水剂型化妆品中的应用(二)> 用吸管往水里吹气,为什么水里的气泡不像气球一样越吹越大?而是分成很多个连续的小气泡冒出来?> 避免液滴表面张力影响吸附,研发可提升水雾降尘效果的公路施工用降尘设备> 水面上单分子层膜通过磷脂光控开关实现可逆光学控制——实验> 表面张力对疏水微结构表面减阻的影响> 低界面张力纳米流体提高低渗透油藏压裂渗吸速率和采收率(一)
推荐新闻Info
- 
                            > 十二胺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表面张力及对L-薄荷醇的缓释作用(三)> 十二胺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表面张力及对L-薄荷醇的缓释作用(二)> 十二胺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表面张力及对L-薄荷醇的缓释作用(一)> 草莓视频污污污在线观看比普通电子天平“好”在哪?> 界面张力仪评估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脂肪酸共吸附机制、应用潜力(四)> 界面张力仪评估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脂肪酸共吸附机制、应用潜力(三)> 界面张力仪评估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脂肪酸共吸附机制、应用潜力(二)> 界面张力仪评估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脂肪酸共吸附机制、应用潜力(一)> 草莓视频黄网证明SP-B在肺表面活性物质三维结构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新型多功能解堵体系-单相酸体系乳化、界面张力测定及现场应用效果(二)
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制备、溶解性、表面张力及界面张力测定(一)
来源:石油化工 浏览 483 次 发布时间:2025-07-25
利用表面活性剂进行化学驱油可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主要原理在于表面活性剂能较大程度地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脂肪醇醚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阴离子复合型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脂肪族碳链疏水基,以及氧乙烯基团和磺酸基团两种亲水基,不仅兼具很好的抗温和抗盐能力,且表面活性高、配伍性好、生物降解性能好,可用作高矿化度及高温油藏的化学驱油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国内外有关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合成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对环氧乙烷(EO)数为3的脂肪醇醚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性能的研究较少。
	
本工作以C14~18脂肪醇、EO和丙烷磺内酯为原料合成了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测试了表面活性剂的溶解性及其溶液的表面性质,讨论了临盘油田地层水和CaCl2溶液对其表面性质的影响,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分别与临盘混合原油和正构烷烃间的界面张力,得到了原油的等效烷烃碳数(EACN)。
	
1实验部分
	
1.1主要原料与仪器
	
十四醇、十六醇、十八醇:工业品,市售;EO、NaCl、丙烷磺内酯、正辛烷、正癸烷、十二烷、十四烷、十六烷、十八烷: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临盘油田地层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临盘混合原油,其中Na++K+,Ca2+,Mg2+的含量分别为14 644.6,1 903.8,303.7 mg/L;Cl-,SO42-,HCO3-含量分别为25 878.5,960.6,427.1 mg/L;总矿化度44 118.4 mg/L,pH=6.8。
	
芬兰Kibron公司生产的Delta-8全自动高通量草莓污污污视频,dIFT双通道动态界面张力仪。
	
1.2产物的制备
	
EO数为6的C1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磺酸盐(C14EO6S)、C1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磺酸盐(C16EO6S)、C1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磺酸盐(C18EO6S):按文献[1]报道的方法合成。
	
EO数为3的C1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磺酸盐(C14EO3S)、C1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磺酸盐(C16EO3S)、C1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磺酸盐(C18EO3S)按文献[1]报道的方法合成,产物经两相滴定法测定磺酸盐含量,纯度均达到95%以上。合成反应见式(1)~(3)。
	 
	 
1.3产物的性能测试
	
1.3.1溶解性的测试
	
将表面活性剂用蒸馏水配成1%(w)溶液,测试溶液由浑浊变澄清时的温度,即Krafft点。将表面活性剂溶于NaCl溶液中,置于30~70℃水浴中恒温观察其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情况。
	
1.3.2表面张力的测定
	
使用吊片法测定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将重结晶后的表面活性剂用蒸馏水配制成质量浓度分别为1,5,10,50,100,500,1 000,3 000 mg/L的溶液,根据表面张力与质量浓度关系曲线的转折点确定临界胶束浓度(cmc)及到达cmc时的表面张力(γcmc)。再分别用模拟地层水或CaCl2溶液代替蒸馏水配制表面活性剂溶液并测得相应的cmc和γcmc。
	
1.3.3界面张力的测定
	
将表面活性剂用模拟地层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3 000 mg/L的溶液,测定70℃下表面活性剂与原油的界面张力,并考察表面活性剂中的EO数对界面张力的影响。
	
2结果与讨论
	
2.1表面活性剂的溶解性
	
C14EO3S,C16EO3S,C18EO3S表面活性剂的Krafft点分别为5,28,49℃,说明随分子链中脂肪醇碳原子数(即疏水基链长)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Krafft点升高。
	
表面活性剂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性见表1。从表1可看出,在实验温度(30~70℃)内,C14EO3S在不同NaCl含量的溶液中均具有较好的溶解性;C16EO3S在30℃的5.00%(w)NaCl溶液中出现浑浊现象,但随温度的升高,溶解性增强;C18EO3S的溶解性较差,当温度为30~40℃时,它在1.00%(w)的NaCl溶液中即开始出现浑浊现象,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当温度升至60℃后仅在15.00%(w)的NaCl溶液中出现浑浊现象。实验结果表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中的脂肪醇碳原子数越少(碳原子数小于16),在盐溶液中的溶解性越好。
	 
表1表面活性剂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性
	
2.2表面性质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在水溶液界面(液-气)上的吸附特性,其极性基团指向水、非极性基团则指向气。应用Gibbs公式可计算表面活性剂在单位溶液表面的最大饱和吸附量(Γmax),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性质见表2。由表2可见,C14EO3S,C16EO3S,C18EO3S表面活性剂在蒸馏水中的cmc分别为100,50,10 mg/L,对应的γcmc分别为29.12,33.86,34.59 mN/m。由此可见,表面活性剂在蒸馏水中的cmc随疏水基链长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一方面,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中含有亲水的EO基团,其分子链呈锯齿蜷曲形态排列,分子占据面积较大;另一方面,分子中的疏水基链长的增加,导致疏水基团的相互作用增强,对蜷曲的分子起到拉伸作用,同时会降低分子亲水头基面积,在这两个相反作用中疏水基的相互吸引作用随着疏水链长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强,使得表面活性剂分子排列更紧密,易于形成胶束。但cmc对应的γcmc则随疏水基链长的增加而略有增加。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Γmax随疏水基链长的增加而减小。这是因为,疏水基链长的增加使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表面所占的平均面积减小,分子间排列更加紧密。与文献[1]报道的C14EO6S,C16EO6S,C18EO6S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性质对比可看出,当疏水基链长相同时,随EO数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cmc和其对应的γcmc均呈增大的趋势。原因在于,氧乙烯基团具有弱亲水性,随EO数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增强,即增加了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性,因而使得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所需的表面活性剂用量增大。
	 
表2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性质
	






 
  
  
  
 